在当今注重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市场环境下,各类产品标准层出不穷,其中 EN ISO 12312-1 便是针对特定产品的一项重要测试标准。了解这一标准,对于产品的研发、生产以及市场准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。
EN ISO 12312-1 主要适用于所有无焦(平面屈光度)的通用型太阳镜及夹式太阳镜,这些产品旨在抵御太阳辐射,涵盖日常出行、道路使用以及驾驶等场景。然而,并非所有与眼睛防护相关的产品都在此标准范畴内。该标准不适用于以下几类产品:
1. 防护人造光源辐射的眼镜:例如用于日光浴室等场所,抵御人造光源辐射的眼镜。
2. 特定运动护目镜:像滑雪护目镜这类为特定运动设计的眼部防护装备(可参考 ISO 18527 系列标准)。
3. 医用太阳镜:那些为减轻太阳辐射而经医学处方定制的太阳镜。
4. 直接观测太阳的产品:如用于观看日偏食或日环食等直接观测太阳的产品。
5. 职业用护目镜:用于职业眼睛防护的太阳镜。
透射率:
测试内容:需测量镜片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射率,以此确定其透射等级。不同的透射等级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,例如驾驶时对镜片的可见光透射率有特定要求,以确保驾驶者既能有效阻挡强光,又能清晰视物。
测试方法:一般通过专业的透光率测试仪器,模拟不同光照条件进行测量。
屈光度数:
测试内容:使用焦度计测量镜片的屈光度、棱镜度和散光情况,保证镜片光学度数的准确性,避免因度数偏差给使用者带来视觉不适或安全隐患。
测试方法:将镜片放置在焦度计上,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测量。
宽角度散射光:检测镜片对光线的散射情况,散射光过大会影响视觉清晰度,干扰使用者的视线。通过特定的光学测试装置,测量不同角度下的散射光强度。
镜片材料和表面质量:评估镜片材料的优劣以及表面的平整度、光洁度等。优质的镜片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稳定性,表面无划痕、气泡等瑕疵。通过肉眼观察结合显微镜等辅助工具,检查镜片表面质量;对镜片材料的成分、性能等进行实验室分析。
低坚固度(太阳镜片):检测镜片的基本坚固程度,确保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。采用特定的压力、冲击等测试手段,模拟日常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外力情况,检验镜片是否能承受相应力度而不破裂。
镜架变形和镜片保持力:考察镜架在受力情况下的变形程度,以及镜片在镜架中的固定稳定性。通过对镜架施加一定的弯曲、拉伸力,观察镜架变形情况,同时检查镜片是否会出现松动、脱落等现象。
冲击测试:
强度水平 1(可选规格):如落球测试,将一个 16 克钢球从 1.27 米高度自由落下冲击镜片,镜片不得破裂,以此检验镜片在受到一定强度冲击时的抗破损能力。
强度水平 2 或 3(可选规格):通过直径为 6 毫米、质量为 0.86 克的钢珠,以 45 米每秒的速度进行冲击测试,进一步检测镜片在更高强度冲击下的性能。
抗日光辐射:将镜片和镜架置于模拟日光辐射的环境中,测试其在长期太阳辐射下的性能变化,确保产品的防护性能不会因日光照射而降低。使用氙灯等设备模拟太阳辐射,在规定时间内对样品进行照射,然后检测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。
耐候性:
高低温测试:镜片和镜架需分别在高温(+55°C)和低温(5°C)环境下进行测试,观察其在极端温度条件下是否会出现变形、破裂、性能改变等情况,以保证产品在不同气候温度下的适用性。
紫外线老化测试: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,检验产品在紫外线长期作用下的老化程度,包括颜色变化、材料性能衰退等,确保产品的长期使用性能。
阻燃性:测试产品在接触火源时的阻燃能力,防止在特殊情况下因起火而对使用者造成更大伤害。将样品置于特定的火源环境中,观察其燃烧情况,根据燃烧速度、火焰蔓延等指标判断阻燃性能。
耐磨性(可选规格):模拟日常使用中镜片与其他物体摩擦的情况,检测镜片表面的耐磨性能,避免因磨损影响镜片的光学性能和防护效果。使用专门的耐磨测试仪器,让镜片与特定材质的摩擦头在一定压力下进行多次摩擦,观察镜片表面的磨损程度。
抗汗渍(可选规格):考虑到人体汗液可能对镜架和镜片产生腐蚀等影响,进行抗汗渍测试。将样品浸泡在模拟汗液中一段时间,然后检查是否有腐蚀、变色、性能改变等情况。
覆盖区域:确定太阳镜对眼睛的实际防护覆盖范围,保证眼睛得到充分的保护,减少光线从侧面等方向进入眼睛的可能性。通过特定的测量工具和方法,测量太阳镜佩戴时对眼睛周围的覆盖面积和角度。
镍释放(针对金属材质):对于含有金属材质的太阳镜,测试其镍释放量。镍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,过量的镍释放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等问题。采用专业的化学分析方法,检测金属部件在特定条件下的镍释放量。
资料和标签:检查产品是否附带必要的信息和正确的标签,包括镜片材料、生产商标识、滤片类别、使用注意事项等。例如需明确标识产品不适用于直接观测太阳光、不适用于抗人造光源的保护等信息。通过对产品实物及相关资料的检查,确认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信息标注要求。
EN ISO 12312-1 的测试周期并非固定不变,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。
1. 产品复杂程度:如果产品结构简单、功能单一,如普通的平面太阳镜,测试项目相对较少且操作简便,测试周期可能较短,大概在 7 - 10 个工作日左右。但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功能、复杂结构的太阳镜,如带有智能调光功能、特殊材质镜架的产品,需要进行更多的测试项目以及额外的性能评估,测试周期可能会延长至 2 - 3 周甚至更久。
2. 测试实验室工作负荷:不同的测试实验室业务繁忙程度不同。若选择的实验室近期业务量较小,能够及时安排测试人员和设备对样品进行检测,那么测试周期会相应缩短。反之,如果实验室订单积压,排队等待测试的样品众多,测试周期就会延长。一般而言,在实验室正常工作负荷下,完成整套测试流程大约需要 1 - 2 周时间。
3. 是否有整改情况:在测试过程中,如果产品初次检测未通过,需要企业对产品进行整改后再次送样检测。这无疑会增加整个测试周期,具体延长时间取决于整改的难度和效率。简单的问题可能几天内就能完成整改并重新送检,复杂问题则可能需要数周时间进行产品调整和优化。
总体来说,在理想情况下,EN ISO 12312-1 标准的测试周期大约为 1 - 2 周,但实际情况中,受到上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,测试周期可能在几天到数周不等。企业在安排产品测试时,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,合理规划时间,确保产品能够按时完成测试并顺利进入市场。更多关于EN ISO 12312-1的认证项目,可咨询正华检测。